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技术 > 劳模工匠
劳模工匠

“要干,就要拼命干出一番成绩来”

2014-05-08 4273

李玉顺在工作中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领导对心连心公司技术进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在李玉顺的辛勤努力下,国家环保现场会在心连心公司召开

李玉顺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

时任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段金生对李玉顺给予高度评价

2013年11月19日,心连心公司原料结构调整项目一次投料成功,企业实现了又一次新的跨越

 

    他像一片绿叶,深情地恋着脚下的土地;他像一棵大树,将根深深地扎入沃土。

    生命只有根植沃土才能灿烂绚丽。他扎根心连心30余载,在心连心公司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他专注于纵横管道,不断挑战新的高度,托起企业技术进步的希望,成了行业的技术领跑者、守望者。他以出色的成绩,曾获全国“十一五”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聘任为全省**批工业行业技术改造专家,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企业技术进步突出贡献奖”;他主持完成了40多项国家授权发明**,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佳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优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为心连心公司发展壮大、中国化肥事业的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就是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肥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玉顺。

    “要干,就要拼命干出一番成绩来”

    如果说,在我国化肥制造业的发展史册上,凝聚着一批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李玉顺身为“中国化肥行业领跑者”心连心化肥的科技领头人,在这一史册上书写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他从一个小化肥厂的技术员干起,伴随企业一起走过30多年风风雨雨,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砥砺前行。李玉顺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1982年,经过4年的苦读,他光荣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化工系无机化工工艺**。在80年代,化工**本科生含金量之高、社会之稀缺程度是现在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毫无疑问,他当年有很多更好的选择。但是,面对“铁饭碗”、高薪岗位等诱惑,他毅然决然地踏进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新乡县化肥厂(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前身)的大门。1982年,风华正茂年方22岁的李玉顺,成为了新乡县化肥厂的一个技术员。为什么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更好的单位,而是走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化肥厂?他在思考、在追问: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他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拼搏和奉献。年仅22岁的李玉顺在这个小化肥厂留了下来,他暗暗下决心:“要干,就要拼命干出一番成绩来。”

     爱业方能执着。唯有无比热爱事业,工作才有无限热情。作为一名技术员,李玉顺对事业热爱到如痴如醉的境界:为研究生产工艺,他像着了魔一样,手里攥着笔记本,口袋里装着图纸,走遍全厂每一个角落,一根根管道、一个个设备在他眼里如数家珍。他给自己“约法三章”,无论再忙,每天都要看一小时**书籍,收集一次行业信息,写一篇工作日记。

     年轻的李玉顺一头扎进了企业技术进步事业的洪流中。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让一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父老乡亲告别贫瘠土地,让一个个日益落后的化肥工艺设备脱胎换骨升级换代变成现代先进的大型装置,是我**大的心愿。”正是凭着对化肥技术事业的热爱,他成为厂里和行业的专家,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大奖,撰写数十篇技术论文,备受行业的关注和瞩目。他把对岗位的热爱、对更高目标的不懈追求,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埋头苦干,爱岗敬业,在推动新乡化肥技术进步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苦炼成金,玉琢成器。许多大型化肥企业的老总,看中了他高超精湛的技术功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慧眼识出了这块难得的好“玉”,多次想高薪聘请他,但李玉顺并不为之所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玉顺以超群的才干,很快就从一名技术员,走上了总工程师岗位。

    “他,32年打赢了18场技术改造攻坚战”

    三十余载志不移。凭借满腔的拼搏进取精神,李玉顺不断向着技改的新高峰攀登。李玉顺1982年到新乡县化肥厂的时候,企业仅拥有8000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通过对工艺技术进行不间断的优化、改造,企业技术进步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大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的填平补齐、800系列技改,合成氨蒸汽自给技改,企业的技术改造脚步始终没有停歇。在每一次工程建设期间,李玉顺就把家搬到了厂里,和全体技术人员吃住在一起,夜以继日奋战在施工的**线。

    在碳铵改产尿素工程建设期间,正常要用18个月的建设工期,李玉顺带领技术人员奋力拼搏,仅用14个月就建成投产,并且投产当年尿素产量就超设计能力50%,在全国创下了“三个一”的奇迹:即一次投料成功,一次质量达标,一次超过设计能力。这在全国的小尿素中都是不多见的,曾受到了原化工部、省政府、省化工厅的表彰。

    1996~1999年,他主持实施了尿素“四改六”“六改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心连心尿素产能稳步拓升,使心连心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从年产4万吨规模改造成30万吨规模的尿素企业。

    2000年6月,他主持实施了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10万吨/年复合肥项目,并参与了之后的一期改造和二期、三期项目扩建,拓展了公司化肥产品的多样化。

    2001~2002年,他主持实施了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使企业装置的能耗和成本稳步下降。

    2003~2004年,他主持实施了投资13000万元建设的“双高一优”项目,该项目达产达标后,使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利税由6000万元增加到12000万元,双高一优项目使心连心公司迈入中氮行列。

    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他主持实施了投资62000万元建设的“18-30”河南省重点工程项目。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产,使心连心公司年新增产值70000万元,年新增利税12000万元。

    2004年11月,他抓住机遇,凭借企业自身环保优势和地方政府良好的环保氛围支持,积极进行争取申报由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及氮肥协会推出的氮肥行业专项治污项目——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示范工程,**终使心连心公司成为该项目**批获得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项目总投资1037.77万元,2005年5月全部竣工投入运行,2006年通过环保部门验收,成为全国**家氮肥行业生产污水零排放的氮肥企业。该技术在全国氮肥行业推广。李玉顺荣获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颁发的“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综合治理环保工程”二等奖。

    2007~2009年,他主持实施了河南省重点工程24-40项目。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产,使心连心公司产能增加70%,具备了12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迈入大型化肥行列。

    2011年,他主持建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合成氨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工程,2013年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和清算,该项目每年可实现节能3.8万吨标准煤,企业获得国家1100多万元资金奖励。

    2011~2013年,他主持建设河南省重点工程45-80项目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工程,作为全国氮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企业获得国家1000万元资金奖励。

    2012年,他主持建设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程,氮肥行业**次开展集团化能源管理中心技术研究,每年可实现节约标准煤2.6万元,企业获得国家690万元资金奖励。

    1995年以来,他相继主持完成了尿素改造工程、尿素“四改六”工程、热电工程、复合肥工程、甲醇工程、“双高一优”工程、“18.30”工程、“24.40”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45.80工程等一系列技改项目,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在各项工程建设中,他锐意进取、身先士卒,带领各**技术人员精心研究,消化吸收同行业的多项先进适用技术,使各工程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并一次开车成功,保证了心连心公司的工艺技术始终保持同行业先进水平,装置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淑兰这样评价李玉顺:“从李玉顺进厂到现在,共主持完成主导产业重大工程18项,32年打赢了18场技术改造攻坚战,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心连心默默耕耘了30多年。”

    32年来,他带着一支兵强马壮的技术队伍,在机器轰鸣、管道飞扬的光影中,谱写了一曲曲企业创业的战歌。

    “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攻下这个大碉堡”

    2010年,心连心公司决定上马年产80万吨尿素的原料结构调整项目。原料结构调整项目,采用国际**的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工期长、技术新、施工量大,这在一开始对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身为总工程师的李玉顺清楚,面对全新的工艺,面对大项目,技术团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一穷二白。“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不管有多大困难,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攻下这个大碉堡!”李玉顺这个技术总指挥,在这场“大决战”动员会上拍板。

    李玉顺开始问鼎心连心有史以来规模**大的“大项目”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建?是个大难题。为了确定技术,李玉顺带领技术团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化肥企业。为了弄清先进的煤气化、气体净化、氨合成、尿素技术。他带着有关技术人员考察了近一年时间,北到鄂尔多斯,南到海南富岛,西到新疆动辄上千里的路程,白天黑夜生活在车上,到达后往往来不及休息和洗漱,就直接进入工厂,拿着在家里、在车上讨论的问题虚心请教别人,结束后又是一帮人听着录音、看着笔记整理知识,不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为了学习先进技术,突破厂家的技术封锁,很多时候,他带领技术人员先到设备厂家听推销设备时捎带的工艺知识,然后再带着疑问到同类型厂家去找答案。通过一年多的交流学习,技术队伍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认识,选择出**合适的工艺方案和设备供应商。外出培训队伍也是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厂家人员巡检,做记录,渴了给打水,饿了给买饭,做一切对学习有利的事情。下班后,别人回家,心连心的技术人员却组织起来学习讨论作总结。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下求索,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终,全国许多同行企业和设备厂家记住了“心连心”这个名字,也记住了心连心人的勤奋与坚韧。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酷暑、冬天的风雪,没有影响工程开车时间,不论何时,都能在工地上看到李玉顺和项目参战人员忙碌的身影。在项目建设、开车的各个关键阶段,他和项目参战人员一样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没有下班点,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工作,以办公室为家。

    一个月有30天在项目上奔波,作为丈夫和父亲,李玉顺心里却有一份愧疚。他很少顾到妻儿,回到家中,像做客一样,什么忙也帮不上,家人非常理解他,鼓励他,一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有多大热发多大光。

    李玉顺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为了技术耗费太多的精力,很多时候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都丧失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妻子跟他说话,说着、说着没有回音,一看才知道他在沙发上睡着了。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项目建设期间,甚至出现过短暂的昏迷。很多时候,他趁午休时间输液,下午继续投入工作,尽管累,但他从不请假。

    在工程管理上,李玉顺创新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从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对施工单位进行对标管理,有效促进了项目组各**之间的协作意识,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又培养了一支合格的工程建设管理队伍。在李玉顺的科学管理下,原料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让与心连心合作的美国AP空分公司都不得不感慨,与他们合作过的那么多企业,几乎都推迟了工期,唯独心连心保证了项目按时完工。李玉顺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严格控制,不仅大幅降低了开车成本,同时也在客观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李玉顺知道,自己和父亲一样,都是在一片沃土上耕耘的农夫,播下种子,捧出真情,洒下汗水,就会有收获。苦心人,天不负。2013年11月19日,李玉顺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三年的辛勤耕耘,原料结构调整项目一次投料成功,开创了国内同规模的项目建设和达产达标**快的纪录,树立了企业和行业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领跑中国化肥产业,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创新报国,是李玉顺孜孜不倦的追求。李玉顺经常在心连心技术团队例会上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技术创新**,不仅为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为了推动整个化肥行业的发展。做中国化肥行业的领跑者,做**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是我们技术团队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32年来,李玉顺同志凭借多年化工技术研究和项目建设的经验,带领心连心技术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心连心公司乃至全国氮肥工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行业技术专家,为心连心公司成为行业**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李玉顺这位技术指挥员的带领下,心连心技术团队向一个个生产、工艺的碉堡“亮剑”,发起一次次总攻,攻克了制约成本、质量、管理的一道道瓶颈,不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合成氨产量从不足1万吨增加到150万吨,尿素产能从4万吨增加到210万吨,复合肥从1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原料煤消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电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8%,规模实力、综合能耗在以煤为原料的全国单体企业中排名第1位。

    2011、2012年,心连心公司在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企业中,以成本控制行业排名**的瞩目成绩,连续两年被国家工信部、中国石油化学联合会评定为“行业能效领跑者”,连续两届被全国氮肥行业协会评为“氮肥、甲醇行业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在全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中,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

    2012年,国内化肥行业步入低谷,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尿素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使许多企业都到了亏损的边缘,有的甚至减产、停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李玉顺决定加速实施技术优化,提升研发能力,加快推动技术发展策略转型,从过去的技术跟进转向自主创新。

    在李总工程师的组织下,心连心公司一次性通过了省级技术中心和“河南省化肥生产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建立了目前全行业**齐全、**完善的科研机构,构建了以“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为宗旨,以“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技术部室”为主体的三级研发体系,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化服务中心、国家级中心化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技术中心等多个**技术机构。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有“中国农科院心连心土肥研究站”,并与新奥集团、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了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在实现现有生产系统技术升级的同时,注重行业突破性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李玉顺还在公司内部搭建了广阔的科技创新舞台,建立内部**申报和技术创新成果申报制度,开展技术革新比武,组织“科技打擂”。为了实现技术不断升级,李玉顺在低温甲醇洗、液氮洗、合成氨系统节能、尿素热能回收等方面成立几十个攻关小组,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成本消耗在同行业处**地位,而且为公司节约了巨额的技术转让费用。2013年,在符合安全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产需要,他组织完成了氮氢气压缩工段和二氧化碳工段的自主设计,仅设计费用就为公司节省了160万元。

    在李玉顺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心连心技术部门不断追求新的科研技术,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累积申报**80多项,并以每年20多项数量增加,目前已经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50多项,引领着行业技术新发展。

    “在阳光普照下,自己才会孕育、生长、丰收”

    翻开李玉顺的笔记本,记者发现了在扉页上写着两行遒劲有力的大字:“用专注和卓越打造创新型技术团队,用诚信和厚德回报社会。”诚信、厚德、专注、卓越,这是心连心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李玉顺的工作驱动力和梦想。

    李玉顺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新的空气、良好的水质、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是企业给社会提供的一种基本的公共产品,这也是全体心连心技术人员应负的责任。记者看到,现在的心连心生产车间,清洁靓丽、绿草茵茵、一尘不染,厂区排出的水清澈见底,竟然可以被他们用来养金鱼。

    早在2004年,李玉顺就带领技术专家走出去考察调研,在全国化工行业内率先采用国内**先进的环保治理高新技术,在行业上率先建成了循环经济环保装置,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源,实现了污水零排放。2007年5月12~15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组织,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部门参加的全国化肥企业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现场交流大会在心连心公司召开,心连心公司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项目被作为一个样板典范,在全国化肥行业推广。2007年10月27日,中欧循环经济论坛代表到心连心公司参观访问,欧盟前主席、卢森堡前**相、欧中联合商会共同主席雅克·桑特等会议代表,对心连心公司率先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姿态给予高度评价。心连心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化工部清洁文明工厂”,被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环保厅联合认定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十一五”至今,心连心共节约标准煤25万吨,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成为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树立的环保标杆企业。

    为了研发出农民朋友性价比**高的化肥产品,在李玉顺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心连心公司应用60多项自有研究技术,研发了聚能网尿素、长效大颗粒尿素、节能型尿素、聚能网复合肥、控释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产品及其生产工艺,推出猛得利、黑力旺、辛得利、稻香归等一系列新产品,优级品高达99%以上。累计推广80余万吨,推广面积2000余万亩。通过示范田单打单收实验,新型肥料增产率10%左右,累计提高粮食产量20亿斤。

    2012年,李玉顺带领着他的技术研发团队,还成功研发出了控失尿素高新产品,产品肥效经中科院、农科院的权威检测,控失尿素玉米增产率达14.6%,小麦增产率达20.1%。该产品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0%以上,延迟尿素释放速率50%以上,减少氮肥损失30%以上,真正达到高效、环保、省工、省时的目的。心连心由此成为全国**家掌握内置网式缓控尿素生产**技术的生产企业,实现了行业产品创新的重大突破。

    “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母亲的微笑,峥嵘岁月,何惧风流。”李玉顺,把自己看成了心连心公司沃土上一棵不断成长的小树,对社会的诚就是自己的根,对事业的信心就是自己的干,对企业对岗位的赤诚之心就是自己的叶。他真诚地说:“在阳光普照下,自己才会孕育、生长、丰收。”

    …………

    4月16日,李玉顺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踏上了奔赴心连心公司第二生产基地新疆的列车。新疆,将是李玉顺新的战场,又一场硬仗在等着他。我们拭目以待他新的捷报,也由衷地祝福这棵大树,在遥远的新疆一切顺利,在心连心又一片创业的沃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散发出更加沁人心脾的芳香。

    扎根沃土写华章

    ——记省劳动模范、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玉顺

    □文/图张坤